在数字化时代,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,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,全国各地警方频频发布反诈警情通报,揭露了一系列新型诈骗手法,并通过实际案例警示公众提高警惕,本文将结合最新的诈骗案例,探讨诈骗手段的变化及警方的应对措施。
遵义警方怒斥刷单返利诈骗
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5日,遵义市公安局发布了一期反诈警情通报,揭示了近期发案较高的三种诈骗类型:刷单返利类诈骗、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和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,刷单返利类诈骗尤为猖獗。
通报中提到,2024年12月30日,遵义市民刘某收到一个快递,内含一张印有“扫码领取20元红包”的卡片,刘某扫描二维码后,跳转到一个陌生网站,并按照网站客服要求关注店铺、上传照片等,获得了一些小额红包返利,客服随后诱导刘某下载某APP参与电商任务,承诺充值越多返利越高,刘某信以为真,多次充值后发现无法提取现金,客服要求继续充值数万元才算完成任务,刘某发觉被骗后报警,共计损失5万余元。
遵义警方怒斥这种诈骗行为,提醒公众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,不要轻信网络上“高佣金”“先垫付”等兼职刷单的信息,警方强调,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迷惑,更不能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,以免遭遇连环骗局。
池州警方揭露虚假投资理财诈骗
池州市贵池区警方也发布了一则反诈警情示警,揭露了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又一案例,2025年1月1日,贵池区一居民报警称,其在某平台收到私信,对方自称军人,不能使用微信,让该居民添加微博聊天,对方称其有内部消息可以投资赚钱,但因在部队不方便操作,让该居民帮忙下单投资,该居民按照要求下载某浏览器,并点击登录对方发送的网址进行投资操作,看到对方投资账户每天都有可观收益,于是自己心动也跟着投资,直至被对方拉黑,才发现被骗6万余元。
池州警方指出,这种诈骗手法通常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投资理财信息,以高额回报为诱饵,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APP或登录虚假网站进行投资操作,警方提醒公众,办理投资理财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,凡是在投资前要求交纳“手续费”“保证金”“解冻费”等名义费用的,都是诈骗。
民警阻拦百万现金转账获赞
在另一则案例中,民警的及时阻拦赢得了广泛赞誉,2024年11月21日,一位老太太在骗子的诱导下,准备将百万现金转账给骗子账户,幸运的是,民警及时发现并阻拦了这一行为,将所有被骗资金冻结,骗子在电话中嚣张开骂民警,但未能得逞。
这起案例再次提醒公众,面对突如其来的转账、汇款要求,务必要谨慎核实,警方强调,不要随意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,谨防上当受骗,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是当前条件下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手段,安装注册后一定要开启预警功能,经常登录更新。
兰州警方破获“内部房”诈骗案
除了电信网络诈骗,传统诈骗手段也依然存在,2025年1月4日,《今日说法》播出的“蹊跷的‘内部房’(上)”引发了社会的关注,犯罪嫌疑人王伪通过假委托书等向被害人出售了40套“内部房”,涉案金额高达2400多万元。
兰州市公安局民警在调查中发现,王伪编造的特批给领导的安置房,让不少受害人信以为真,王伪不仅出具了虚假的购房发票和不动产登记受理通知书,还向受害人交付了房子的钥匙,这些所谓的“内部房”实际上并不存在,王伪通过这一手段骗取了大量钱财。
警方在调查过程中,依法对王伪进行了刑事拘留,并通过资金去向、钥匙等方面进一步判断其犯罪行为,这起案件再次提醒公众,在购买房产等大宗物品时,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交易,切勿轻信所谓的“内部房”等虚假信息。
电信网络诈骗和传统诈骗手段的不断翻新,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,警方在打击诈骗犯罪的同时,也在不断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,作为博客站长,我们有责任将最新的诈骗案例和警方的防范措施传播给更多的人,共同营造一个安全、和谐的社会环境,让我们携手努力,共同打击诈骗犯罪,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大同市国学幼教学校【官方网站】,本文标题:《警官怒斥,揭秘最新诈骗案例,警醒公众防范!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