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今社会,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信任心理和信息不对称,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,作为博客站长,有责任和义务向广大读者揭示这些诈骗套路,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,本文将结合最新的诈骗案例,分析正规渠道中的诈骗手段,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。
电信网络诈骗案例
1. 陈某某诈骗案
2020年,被告人陈某某伙同他人从乐平市前往老挝金三角诈骗园区,利用虚假投资理财“杀猪盘”进行电信诈骗,陈某某等人通过境外诈骗团伙,以高额回报为诱饵,诱骗受害者投资,陈某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。
防范要点:切勿轻信境外投资信息,特别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的“高回报”项目,投资前应进行充分调查,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。
2. 杨某政、王某康诈骗案
2023年,被告人杨某政、王某康在景德镇使用香港移动手机卡,通过国外社交软件假扮成功人士,诱骗外国人进行投资诈骗,两人发送大量诈骗信息,虽未成功骗取财物,但仍因诈骗罪被判刑。
防范要点:网络交友需谨慎,特别是与陌生人进行投资合作时,要甄别信息真伪,警惕高额收益的诱惑。
3. 胡某某诈骗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
2022年,原审被告人胡某某购买了含姓名、银行卡号等信息的公民个人涉财产信息,并邀约他人共同实施诈骗,胡某某等人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,通过拨打电话实施诈骗,成功骗取3万余元,胡某某因诈骗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刑。
防范要点: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,应增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,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,对于陌生来电和短信,要保持警惕,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。
保险诈骗案例
1. 某保险经纪公司诈骗案
2020年至2022年,某保险经纪公司高管人员高某、魏某以赠送首年保费名义招募发展下线,虚构投保人信息和投保意愿,骗取高额佣金,涉案金额1.02亿元。
防范要点:购买保险时应通过正规保险公司或代理机构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保险佣金进行诈骗,要仔细核对保险合同内容,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。
2. 李某红等人保险诈骗案
2022年以来,犯罪嫌疑人李某红等人利用其保险从业经历和熟悉业务流程优势,通过垫付保费、帮助投保等形式招揽人员投保个人意外伤害险,并伪造虚假病史、住院记录进行理赔,涉案金额920余万元。
防范要点:购买保险时应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和健康状况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进行诈骗,对于保险理赔过程要保持警惕,确保理赔信息的真实性。
3. 某塑业公司保险诈骗案
2024年,以某寿险推销员陆某、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,利用保险公司间信息共享漏洞,通过诱骗雇员签订“阴阳”工伤赔付协议及伪造银行转款凭证等手段,骗取保险赔偿金,涉案金额4800余万元。
防范要点:企业应加强对员工保险理赔的监管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诈骗,员工在理赔过程中也应保持警惕,确保理赔信息的真实性。
网络诈骗案例
1. 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诈骗案
一名受害人在网上申请贷款时,收到自称“某银行工作人员”的微信好友添加请求,对方表示可以帮受害人低息贷款,受害人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后,垫付资金用于提升流水额度,最终损失125万元。
防范要点:如有贷款需求,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或官方渠道办理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进行诈骗,要仔细核对贷款合同内容,确保贷款信息的真实性。
2. 冒充平台客服诈骗案
受害人在某二手交易APP上购买演唱会门票时,有人冒充“平台客服”联系称其购票款被冻结,需要添加QQ号并进行转账验证,受害人按照对方指示向指定账户转账8.2万元后意识到被骗。
防范要点:购物时应保持警惕,不要脱离官方平台交易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进行诈骗,要仔细核对交易信息,确保交易的真实性。
3. 交友APP诈骗案
受害人下载了一款交友APP后,被平台客服联系称可以做兼职赚钱,受害人按照对方指示在平台上开通会员做任务,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共计70余万元后无法提现。
防范要点:使用交友APP时应保持警惕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进行诈骗,要仔细核对兼职信息,确保信息的真实性。
其他诈骗案例
1. 冒充公检法诈骗案
受害人接到自称“广东警方”的电话,告知其涉嫌犯罪需缴纳100万元人民币,受害人在受到对方蒙骗后,向家长索要100万元并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。
防范要点:对于自称公检法人员的电话要保持警惕,不要轻信对方的话术,如有疑虑,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。
2. 刷单返利诈骗案
受害人收到一个包裹,内含电商购物节“抽奖活动”宣传单,受害人刮开抽奖区发现中奖后,按宣传单提示扫码添加企业微信,并下载某APP进行刷单返利操作,最终被骗115万元。
防范要点:警惕“非买自来”的快递和所谓商家活动,不要轻易扫描二维码或下载不明APP进行刷单返利操作。
防范建议
1、提高警惕:对于陌生来电、短信和微信好友添加请求要保持警惕,不轻易相信对方的话术。
2、核实信息:在涉及贷款、投资、保险理赔等事务时,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信息进行诈骗。
3、保护个人信息:增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,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,对于陌生来电和短信,要保持警惕,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。
4、安装反诈APP:下载并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完成实名注册并开通来电预警功能,提高防范能力。
通过了解这些正规渠道中的诈骗套路和案例,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警惕,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,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时刻保持警惕,避免上当受骗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大同市国学幼教学校【官方网站】,本文标题:《揭秘最新正规渠道诈骗套路,提高警惕守护财产安全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