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云南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,茶香四溢,岁月静好,2025年的春天,随着万物复苏,茶芽吐新,一场关于茶的探寻之旅再次启程,让我们跟随寻茶者的脚步,走进云南的茶山,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,品味岁月沉淀下的茶香。
寻茶之旅:再启征程
自2020年起,今日棉湖与聚翰斋的小伙伴们便踏上了云南寻茶之旅,他们坚信,岁月无情,但会善待一杯好茶,他们深入云南各大茶山,只为寻找那一杯令人心动的普洱茶,2024年的寻茶之旅,再次吸引了众多爱茶之人的目光。
今年的寻茶之旅定于3月24日出发,由于今年茶叶吐芽较早,寻茶者们迫不及待地直奔茶山,与茶文化进行亲密接触,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旅程,珍藏一份与好茶邂逅的喜悦,感受茶山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。
在寻茶的旅途中,聚翰斋的小伙伴们不仅品尝了冰岛普洱的甜韵悠悠、老班章茶的霸气回甘,还体验了苦竹山普洱的甘醇绵长和薄荷塘普洱的清新淡雅,每一缕茶香都藏着茶农们的匠心,也藏着茶树自然生长的洁净。
茶山之美:自然与匠心的结晶
云南是世界茶树的核心原生地,也是普洱茶的发源地、滇红茶的故乡,这里的茶山云雾缭绕,古茶树年复一年地安静生长,茶叶中的物质丰富多样,这是时间赋予的价值。
一饼好茶的诞生,不仅仅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,更藏着茶农们纯粹的匠心,从叶片的选择到制作工艺,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,茶农们怀着对自然生长的敬意,精心呵护每一片茶叶,让其呈现出刚刚好的姿态与味道。
在茶山上,寻茶者们亲眼见证了茶农们的辛勤劳动和匠心独运,他们了解到,每一饼好茶的背后,都凝聚着茶农们的汗水和智慧,这份对茶的热爱和执着,让寻茶者们更加坚信自己眼前的这杯茶是如此纯粹洁净。
两岸交流:共促茶产业发展
3月12日,台湾南投县自然农法红茶文化发展协会参访团抵达云南昆明,开启了为期约一周的“寻茶之旅”,此次参访旨在加强两岸茶产业的交流合作,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
云南和南投同为著名的茶产区,一脉相承,又各有特色,参访团团员们大多是第一次来云南,他们对这里的茶山和茶文化充满了好奇和期待,在云南省委台办主任邓恒源的陪同下,参访团参观了昆明、保山等地的茶园和茶厂,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。
参访团团长、台湾南投县自然农法红茶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黄捷步表示,他和参访团团员多年实践有机耕作,对绿色发展有着很深的感触,希望此行能促成两岸茶农更多交流与合作,实现互促互进的共同目标。
茶山守护者:用爱浇灌绿色希望
在茶山的深处,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,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着这片绿色的希望,赵仕勇是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大山深处的文朗35瞭望台的一名火情瞭望员,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33年,每天每隔一小时就要巡一趟,观察森林火情。
赵仕勇说,这片百万亩山林已经陪伴了他12040余个日夜,他对这片林子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,未来会继续看护好它,直到自己干不动为止,这份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执着,让人为之动容。
乡村教育:用爱陪伴孩子成长
在普洱市镇沅县田坝乡三合小学,9位老师用爱陪伴着全校五个年级共86名孩子们成长,这所乡村学校虽然条件艰苦,但老师们始终坚守在这里,为孩子们的未来默默奉献。
罗巧是镇沅县茶特中心派驻三合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,在得知三合小学音乐老师暂时有事请假后,她主动承担起了音乐课教学任务,她用自己的艺术才华,为孩子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体验。
三合小学的校长杨丕忠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3年,他曾有一个离开的机会,但舍不得孩子们,最终还是回到了学校,他的坚守和执着,让数十名乡村孩子得以在这个有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。
蓝天日记:记录时间的脉络
在云南的天空下,有一位被称为“蓝天女孩”的王杨静,从2018年起,她开始坚持每天拍一张天空的照片,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着普洱这片天空的点滴变化。
王杨静说,云南的海拔较高,空气较平原稀薄,使蓝光的穿透力更强,加之人们对自然生态的重视与保护,这里的天空往往比其他地方更为清澈明亮,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记录、传播这份美好。
王杨静已经坚持记录了6个年头的“蓝天日记”,365天的蓝天图拼出了365天的坚持和热爱,她说自己会继续坚持下去,让普洱的“蓝天日记”一直延续下去。
在云南的茶山上,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和茶农们的匠心独运;在两岸的交流中,我们看到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;在茶山的守护者身上,我们体会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执着;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,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坚守和奉献;在“蓝天日记”里,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脉络和岁月的静好。
2025年,让我们继续追光而遇,沐光而行,在每一次的探寻中,发现更多的美好;在每一秒的品味中,感受岁月的沉淀,愿我们在茶的世界里,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幸福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大同市国学幼教学校【官方网站】,本文标题:《云南寻茶新探,茶山之旅,品味岁月醇香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