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德阳市三水镇,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新闻头条正不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,从深化“三资”管理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,再到创新社会治理模式,三水镇正以其独特的步伐,迈向一个更加繁荣、和谐、美丽的未来。
深化“三资”管理,助力乡村振兴
近年来,三水镇在深化农村集体“三资”(资金、资产、资源)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通过举办“清廉坝坝会”,三水镇搭建了一个群众与干部面对面交流的平台,让村民能够直接质询村级“三资”管理、财务收支、政策落实等问题,这种公开透明的交流方式,不仅增强了村民对村集体的信任和支持,也为进一步做好“三资”管理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法。
在国防村的一次坝坝会上,村党委书记黄伦举明确表示:“今天这场坝坝会的目的就是请大家都要积极参与到村级‘三资’监督管理中来,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,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有益处的意见和建议也请畅所欲言。”通过这种形式,村民们对“三资”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,干部们也能够在现场解答村民的疑问,及时化解矛盾。
为了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,三水镇纪委与镇农办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动,积极探索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清廉坝坝会活动,镇分管农业领导、镇纪委和镇农办下沉活动现场监督并答惑,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处理,凡是涉及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或村务公开中不明白的事项,村民都可以在坝坝会上当场提出疑问,干部面对面进行解答,在会上未当场解决的问题,镇农办建立办理问题台账,镇纪委建立监督台账,会后跟踪督促整改。
通过以逗真碰硬为关键,建立“问题收集-限时销号-跟踪回访”机制,三水镇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就地化解,让“三资”管理更透明,群众心里更敞亮,这种“群众+纪委”的监督模式,不仅提升了“三资”管理的透明度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,交出亮眼成绩单
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三水镇聚焦新质农业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,2024年,三水区成功引入总投资超40亿元的16个链主型现代农文科旅项目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突破百亿元,水产领域更是获得了国字号名片,现代农业“三好”组团走出去找市场,3大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珠成链,开辟了现代农业的新赛道。
未来3年,三水将释放10万亩农用地,持续释放招商载体空间,面向未来,三水将打造百亿级水产全产业链,典型村组团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,在粮食生产方面,三水区也取得了显著成效,2024年,三水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3766亩,较去年增长10%,亩产同比增长2.9%,总产量同比增长13.2%,预计生猪年出栏约46.5万头,家禽年出栏约4000万羽,全区肉产量达10.6万吨,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,稳住了“菜篮子”。
农业产业方面,三水区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,累计“走出去”招商超30次,邀请企业实地洽谈超50次,全年农业农村领域累计招商金额超40亿元,首次引入广东农垦、山东种业等省部属大型国企龙头项目,落户首批3个国家级农业科创平台,建成全省最大高端锦鲤集聚区,加速抢占观赏鱼、高值南药、高端花卉3个新赛道,鳜鱼产量占全国10%,饲料鳜养殖面积全国最大,获评“中国鳜鱼之乡”,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工作简报全国推广。
农村集体经济方面,三水区持续深化“三资”管理服务改革,建成并应用“三资”监控、大数据、工程资金管理3个系统,拓展升级“资产云图”,目前全区已完成资产网上竞投约4100宗,交易农用地超3.9万亩,成交总额约1.24亿元,溢价率26.3%,通过集约流转模式,三水区新增连片集约农地超万亩,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充足的载体空间,村集体增收超7000万元,集约增值效益明显。
社会力量广泛参与,共绘城乡协调发展新画卷
在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(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)的过程中,三水全区上下众志成城,拧成“一股绳”,共下“一盘棋”,推动工程落地落实、见行见效,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,汇聚成加力提速的强劲内生动能。
2024年,三水锚定“争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”这一总目标,大抓社会力量参与,动员广大群众成为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参与者、见证者、受益者,盛夏时节,踢足一个多月的“湾区世界杯”——健力宝杯第十八届佛山“西甲”足球联赛,累计吸引超146万人次入场观赛,全网总流量突破40亿,央媒、外媒多次聚焦报道,获评广东体育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精品项目。
赛事落下帷幕后,一个数据比创下新高的关注度更让人惊喜:2024年佛山“西甲”办赛和周边设施改造资金100%社会筹集,作为本届大赛的总冠名商,广东健力宝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,我们很荣幸能和‘西甲’第二次握手,一起成长,希望佛山‘西甲’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名片,持续为地方发展赋能。”
除了体育事业,社会力量还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,佛山市季华中学获赠超千万元热心款项,为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高中装上了“助推器”,扎根三水近20年的恒洁卫浴,更是投入数亿元建成三水科创实验学校,投入100万元成立“恒创教育基金”用于奖教奖学,助力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。
社会力量还积极参与农房风貌提升、共建绿美三水等行动,助力建成“名企公园”36个,种植苗木约11万株,营造主题林112个,全区妇女群众也“大显身手”,创建美丽庭院超2000户,实现自然村全覆盖。
2024年11月8日,三水以一场高规格的会议,再次吹响社会力量集结号,加力提速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,会上推出了“社会力量参与公益项目库”“社会服务赋能‘两新’发展平台”两大平台,从数字化以及社会服务两大方面赋能城乡发展。“社会力量参与公益项目库”累计落地84个项目,募集项目资金折算超2100万元。“社会服务赋能‘两新’发展平台”则依托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服务平台,一站式提供金融、法律、会计、农技、产权等便捷优惠服务,促成71.5亿元贷款授信。
截至目前,三水全区超400家企业、单位及个人累计捐资捐赠超2.3亿元,推动区域经济、城镇品质、镇村风貌全面跃升,2024年,三水位列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24位、稳居全国综合实力及投资潜力百强区前列,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。
创新河道治理,共绘美丽幸福河湖新画卷
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,三水镇友谊村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,友谊村以“河长履职”为抓手,聚焦健康美丽幸福河湖建设、水生态系统质量提升、河湖管理突出问题整治,加快推动河湖长制从“有名有责”到“有效有能”转变,实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水生态价值转化。
作为沱江水域的源头,湔江、石亭江、绵延河在此汇聚,造就了独一无二的“三江汇流”壮阔景观,友谊村作为重要门户,辖区水系发达,有湔江、石亭江、绵远河共3.5公里,主要沟渠3公里,近年来,友谊村根植水文化“基因”,创新河长制工作机制,组建“三队一长”,选聘责任心强、积极肯干的网格员、院落长、中心户26余人为群众河湖长,确保河湖的环境卫生。
为辖区内河湖长配置终端APP系统及巡逻“水系图”,开展履职上岗素质培训,无缝衔接划定巡管区4.7平方公里,全覆盖落实“三定”目标责任,依托“雪亮工程”“天网工程”“慧眼工程”,搭建村“智慧河长”平台,在河道、堤坝等重要区域、重点部位布设探头,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水环境问题。
通过智慧探头及“E河长APP”督查河长及相关工作队伍履职情况,确保巡河、河道保洁等工作如实开展、有效开展,借助“好德行”党建平台,建立“线上求助”“网格吹哨”等自治协商机制,群众发现水环境问题后通过平台进行上报,由专人第一时间进行响应,及时处理并回复。
今年以来,通过“智慧河长”等平台,发现整改各类水环境问题48余个,喊话劝离危险区域露营、戏水、钓鱼人员120人次,全线构筑起鸭子河“绿道环”,串联起友谊片区“风景链”,形成蓝绿交织、清新明亮、水景共融的生态布局,娱乐休闲等各色各样的元素汇集于沿岸,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,水岸联动发展的
转载请注明来自大同市国学幼教学校【官方网站】,本文标题:《德阳市三水镇,乡村振兴展新颜,社会力量共筑发展梦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